关于高校馆机构编制的思考
转自:图书馆报
不久前的“2020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创新应用高级研修班”线上会议,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李欣在《八百万库存中的反思》开篇中提及一组数据:2.4万学生,800万册馆藏,15个分馆,375名馆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通过河滨加州大学邱葵先生了解到,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是大馆,东南亚收藏数世界级别。笔者推测李欣副馆长所说375名馆员,是指全部工作人员。
2018年填报数据的1057所国内高校图书馆在编职工人数统计:吉林大学图书馆341人,武汉大学图书馆247人,中山大学图书馆229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17人,山东大学图书馆188人。仅有41家图书馆在编职工为100人以上。
笔者以中山大学图书馆数据为例进行了进一步的简化与量化,使其更直观地呈现“效果”:在编馆员人均服务215名学生;人均馆舍建筑面积为453平方米;人均纸质文献馆藏量2.82万册。
2017年有872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有效的在编工作人员数据。在编工作人员的总人数为30855人,馆均37.2人(2016年是38.1人),中位值为27人,众值为9人,标准差为33.5人。无编制工作人员状况:共有810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合同制职工数据,总人数为6310人;有809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临时工数据,总人数为3641人;有811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勤工助学学生数据,总人数为23409人,馆均值为28.9人。
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以人为本”,无论如何转型,如何变革,如何发展,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实践中,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为此困惑不已。“定编定岗”前些年提得比较多,制定过不少规章制度,或许可以说大多数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而已。以前常说的一句话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心照不宣的推论是“给多少人办多少事”。
有同行评价,“图书馆人奉献精神比较好,做了大量艰苦、无回报的工作,只是可惜缺乏联合团结,故此大多数是一个人离去导致大量工作被后人放弃,颇为可惜”。图书馆转型与变革,是大势所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减少,或许亦是大势所趋。然而,当前资源(文献资源)在外,服务(信息服务)在外,图书馆人力资源紧缩(尤其是专业馆员队伍日益萎缩),这或许不是好现象,凡事过犹不及。若干方面,轻重缓急,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2020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