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馆配行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改变是趋势 如何变是关键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合理的竞争会促进馆配行业的发展;相对应的,无休止的竞争、无底线的价格战,一定会对馆配生态造成破坏。
馆配行业从业者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尤其是管理者,应该应对好图书行业的新变化。
馆配行业的流程再造是应对新时代变化的关键。

2019年度馆配高层论坛
低价折扣、无序竞争……相信不少出版发行业内人士一想到馆配行业时,头脑里首先冒出的就是这些词语。诚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馆配行业的无序成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很多馆配行业从业者痛定思痛,不断审视自己,从产品思维转向服务思维,希望走出之前恶意竞争的泥潭,走上互利共赢的大路。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日前从在云南昆明举行的2019年度馆配高层论坛上了解到,经过近两年全行业的共同努力,馆配行业产值不断攀升,已经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行业在变化,整个大环境不是一成不变。融合、互联网、跨界等新理念、新方式层出不穷,撼动着出版业的原有框架,也在促使其中的馆配业作出改变。在本届馆配高层论坛上,众多行业人士和专家纷纷发表看法,探究馆配行业新时代、新起点下的发展路径。
关注行业变化 维护馆配生态
在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茅院生看来,馆配行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人们既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和获取,也可以运用现代新型载体和渠道来实现,这就促使馆配行业不能紧抱传统思维不放,与时俱进才是正道。其次,产业呈现趋同的趋势。出版物标准共享、渠道共享、信息共享、运营平台共享让产业上下游越来越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需要馆配行业开拓视野,不仅要关注自己的行业变化,也要关注其他领域发生的巨变。最后,融合发展已势不可当。有人将这种变化视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传统产业受冲击的根本原因在内部,在于我们传统的供给方式和供给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们的新需求。
对于行业的发展,茅院生提出四个发展路径,即实现四个层面上的“出版+”:“出版+文化创意”,打通内容价值链条;“出版+新兴技术”,实现产品服务升级和产业边界扩张;“出版+资本运营”,做大做优产业;“出版+知识经济”,实现知识服务价值的乘数效应。
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董事长邹进认为,在新时代下,馆配行业的合作要比竞争更重要,为此他提出了“馆配生态”这个概念,“生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了维护好馆配生态,邹进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保护好生态。合理的竞争会促进馆配行业的发展;相对应的,无休止的竞争、无底线的价格战,一定会对馆配生态造成破坏。第二,为生态赋能。生态系统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第三,重视学术图书。馆配商就是学术图书供应商,做好学术图书渠道建设是馆配商的使命,如果馆配商意识不到这一点,就会陷入本末倒置的发展境地,最终危害行业发展。
树立危机意识 抓住阅读风口
全国馆配商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人天书店集团总经理施春生认为,馆配行业从业者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尤其是管理者,应该应对好图书行业的新变化。他表示,近年来图书折扣逐年下降,而均价逐年上升,网店渠道持续增长。图书市场与渠道的变化,正在影响着馆配行业。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各高校纸质副本采购量逐渐下降,但是电子文献资金投入则是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虽然馆配业务总量上涨,折扣却不断降低。在施春生看来,图书馆服务对象虽然对价格有敏感度,但是他们更在乎服务的质量,而作为馆配商,能否掌握平衡至关重要。为此,他基于2018年全国出版社销售前30名排名设定了一个数据,即馆配商采购这些出版社的图书比例。“比例过低,就证明该供应商副本质量差,服务能力不达标;比例过高,则会对供应商的利润产生影响。”施春生说。
挑战往往伴随着机遇。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尹昌龙希望,出版业能够抓住全民阅读的大势头,为自己赋能。在他看来,传统传播渠道如广电、纸媒都面临转型的阵痛,但是书业却迎来复苏的迹象。同时随着书号数量的进一步收紧,倒逼出版单位出版精品,促进大众阅读,也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为此,尹昌龙对馆配行业从业者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行业从业者应该是爱书之人,要对自己的价值有清晰的认识。其次,行业从业者要成为懂书的人,正所谓干一行精一行。尹昌龙还希望全民阅读能与馆配行业形成良性互动,呈相互促进之势。
行业流程再造 制定企业对策
书业人士三石认为,目前整个出版业进入了新文化的消费时代,年轻群体是其中的主力。“但现在图书企业真的了解这些年轻人想什么、要什么吗?”他在论坛上反问。
三石说,目前相关单位包括馆配商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企业转型跟时代,运营思维似从前;管理创新说得响,实际能力跟不上;人才战略年年定,真正实施不容易。
为此他提出了三个建议,首先要从新商业模式的角度思考图书企业管理创新,实现读者、渠道、出版单位的三方有序互动;其次,从消费者的需求升级思考管理创新,实现文化产品、阅读体验、专业服务、知识获取多方效能累加;最后就是从营销模式、人才管理模式角度去思考管理创新,更好地制定企业对策。
“馆配行业的流程再造是应对新时代变化的关键。”南京大学营销与电子商务系教授朱虹认为,在数字化转型潮流的驱动下,出版企业的组织架构、营销传播、产品和服务以及商业模式全部面临重构,“数字化变革的核心目标是对外提升客户满意度,对内提升效率和效益,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简单地使用数字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逻辑设计、一次企业的战略转变。所以企业的创新不是重复自己,而是要突破自己。”
2019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