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挑战
来源:图书馆报
《公共图书馆法》提出要鼓励和发挥科技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支持数字阅读产品开发和数字资源保存技术研究,推动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建设数字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度重视,成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

日前,在第八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举办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论坛上,嘉宾就此话题作了精彩的发言。
朱强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挑战
从2006年到2016年,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基本上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最低不超过十万元,最高是七千多万元,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其中,纸质文献的购置经费和十年前相比有所下降,由于书价的上升导致纸质书的购书量有所下降,而数字资源的购置经费涨幅很大。这种情况的发生并非偶然,是有其必然性的。
首先,出版界正在加快数字化。国外的出版商是先出数字产品,只有在必须的时候才会出版纸质书。
其次,读者需求的变化。图书馆纸质书的借阅量逐年下降,而电子书的下载量逐渐上升,图书馆必须调整资源建设方针,由以馆藏为主逐渐转向以用户为主。
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的资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革,纸本时代主要是以纸质的书刊为主,数字时代的资源变得更加多元。
图书馆可以购买甚至租用电子期刊、学位论文、专题全文库等,读者可以开放获取大学图书馆和学术机构的专题网站资源。
同时,图书馆还自建或共建了大量的数字资源,包括特色数据库、机构知识库、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研究成果/报告、课件、讲座、慕课、学者学术档案、口述史料等等。
在数字资源多元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优化资源的组织和管理。
第一,在资源建设方面,采取元数据、关联数据及知识本题等方法进行组织。
第二,规范标准,如作者标识服务的标准、工作人员业务流程标准、数字资源的计量和统计标准等。
建立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资源管理系统,包括对目录的管理、数据库试用的管理、签约合同的管理、经费管理、资产管理以及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的管理。
第三,开展数字资源评估,包括质量分析和效用分析。质量分析可以从可获得性和应用性,更进一步从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效用分析可以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四,落实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措施。按区域或者类别,组织图书馆进行长期保存。
图书馆的服务已经被数字平台所取代,我们应该利用馆员的知识、技能、竞争力,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知识服务。
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类型分为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创新。
知识获取主要是针对用户的知识需求快速精准定位,从海量信息数据中查找或者获取数据;知识组织是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识别、分析,按专题进行归纳和整理;知识创新是在知识服务的基础上融入馆员的知识,在服务过程中产生新知识。
知识服务形式有学科化服务、数据服务、学术交流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
学科化服务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对学校的四十多个学科作了学科竞争力的分析报告为例,此报告用于帮助学校和相关的院系对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
数据服务是结合大数据环境和用户需求,注重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特别是科研数据的服务,使数据服务向深度学科化知识服务方向发展。提供研究数据的管理、发布和存储服务,鼓励研究者开放和共享数据,建立开放研究数据平台。
学术交流服务主要指图书馆必须支持所在机构的学术成果的交流,主要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机构的一切原生知识成果,进行知识化组织,进一步提供保障服务。
决策支持服务是指图书馆除了为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信息之外,还可以提供相应的人才评估报告,通过收集、分析报告和使用数据的方法对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竞争力、机构发展态势进行评估。
空间服务是新形势下用户的新需求。北大图书馆在规划新馆时,将空间分成了七大类,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
创客空间是新近兴起的服务形式之一,在高校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开展数字资源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有新一代的信息支撑系统,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架构,数据应当是互相关联的,不仅是在校内,还要与校外关联,而且要安全,有很好的用户体验。
谢强 国家图书馆信息技术部主任
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
国家数字图书馆作为我馆的数字资源中心,数字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截至2017年底拥有数据资源1603TB,包含电子图书、期刊、报纸、音视频、会议论文等。这些资源的来源除了外购数据库、征集数字资源之外,图书馆还有大量的自建资源,包含现代文献、古籍资源、民国时期文献的数字化以及国图公开课、讲座的视频等原生数字资源。
在外购资源方面,截至2017年底购买数据库255个,其中中文数据库127个,外文外购数据库128个,这些都可以在我馆查询到。外文数据库包括IEEE、美国化学数据库等,对科研人员作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由我馆牵头实施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项目,将联合全国公共图书馆共同打造一体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项目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进行资源的联合建设,通过大规模的全国图书馆资源联建,重点建设优秀的资源库。
2017年底,联合建成了元数据仓储、地方图书数字化资源、报纸数字化、政府公开信息等资源库。
除了联合公共图书馆作资源联合建设之外,我馆也与哈佛燕京馆、日本东洋研究所进行合作,开展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项目、海外民国文献数字化项目,让中国的汉文古籍回归。
在服务方面,我馆的数字资源基本上通过三个渠道进行服务:
一个是馆域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国家书目图书馆中的馆藏特色数字化资源提供馆域网服务,原生数字资源基本提供互联网服务,民国文献和古籍资源提供互联网服务,55%的外购数据库也提供互联网服务,认证方式包括读者卡、实名用户,不同用户类型在网上访问的内容和数量是不一样的。
我馆建立了“文津搜索”,将资源进行元数据整合,用户可以在此搜索到几乎所有的资源,享受在线浏览和下载。目前,“文津搜索”已经拥有3.6亿条的数据量。
此外,在数字资源服务过程中,标识系统起到一定的作用,它给每一个数字资源注册了标识符,通过我们自己的解析系统能够实现标识符的调用和元数据的对接。
我馆的优势有几个方面:
一是读者和数据的优势。
2017年到馆读者584万人次,截至2018年6月互联网实名读者1026万人。总体来讲,PC端点击量不断下降,移动端点击量呈上升趋势。
二是行业引领优势。
通过数字资源发布系统,联合41家省级图书馆、486家地市级图书馆、2900家县级图书馆进行资源联合建设和共建共享,为推广工程范围内的用户提供移动资源阅读,已经有350家图书馆建立分站,可以阅读我们总站的资源。
同时,这些资源也可以共享给其他图书馆使用。
三是高素质的队伍优势。
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建设、传统的加工、编目、采选等工作。
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法律风险。一方面是《公共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版权的原因,图书馆频繁作为连带被告被起诉。
二是读者需求的变化。读者需要的是新、全、快的信息,并且集中于一个平台上。
三是新技术应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大数据问题。
四是资源供给和创新。
宋卫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
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的新模式
——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全国少儿馆里最早开展数字服务的图书馆之一。尽管很多家长质疑数字阅读可能会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造成影响,但实践证明儿童对数字阅读的接受度要比成年人高得多。因为相较于成人的文字阅读,儿童阅读更多需要声音、图像等辅助方式,因而少儿馆更应该在数字阅读方面作更多探索。
当前数字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资源的存储问题。目前深圳少儿馆已有42个数据库资源,尽管在建库之初已经考虑到了发展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数据库品种的增加,资源的存储设备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而财政拨款又困难重重。
其次是资源使用的问题。不同的数据库拥有不同的浏览器、控制平台、服务平台,很难实现资源的统一检索,不符合当前知识传播的需求。此外,每个资源都有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从读者利用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障碍。
最后,图书馆网络安全问题。由于图书馆网站上资源太多,导致安全问题突出,因而每个月都要向网络公司交安全服务费,图书馆费用负担较重。
以上问题从出版社及数据库服务公司的角度来讲,或许无可厚非,但图书馆需要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因而我们试着与安徽的一家公司合作,共同来做这件事情。
搭建第三方平台可以解决资源存储、网络安全等问题。图书馆的采购都是独立的,应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采购,通过共享可以缓解网络空间紧张状况,优化存储空间。利用第三方平台还可以为我们提供精准的数据,用于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
此外,可以建立一种更先进、更符合现代数字化内容共享、互联网付费的模式,图书馆可以增强与资源服务商的联系,资源供应商也不再需要对平台进行开发和维护,从而做好数字资源的生产。
统一阅读终端模式,可以降低成本。共享经济时代,很多东西都可以实现共享,重点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如果通过一个手机端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不仅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同时还能根据相应的数据进一步了解用户的需求。
刘宏伟 中原农民出版社社长
融合天下农书 助力乡村振兴
“三农书屋”总体上的出版总量不大,单个出版社的新品种、有效品种不多。三农出版必须融入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主动服务才有出路。
新时代战略背景下,读者对三农出版的需求也在变化,一是读者和用户的群体空间扩大。二是读者和用户对内容需求的领域空前扩大,趋向于综合性、融合性的内容需求。三是数字化阅读需求增加。
因而,联合建设“天下农书”数字图书馆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它将把上万种的农业科技图书,通过手机互联网和手机APP实现“天下农书”装进读者口袋的目标。
“天下农书”数字图书馆的内容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专门、专业,涵盖三农领域的各个方面,满足科研人员学术研究的需要。二是资源的区域性及多样性明显。三是知识的新鲜性。四是内容的权威性。
数字图书馆平台的先进性使用户具有良好的阅读体验。目前,“天下农书”已经完成了以农书为主的万种资源聚集和发布,第一期建馆目标顺利完成。CL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在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