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纸质书之痛
来源:图书馆报
2014年3月26日,《中国青年报》刊发熊丙奇先生《图书馆不是用来评估的》,文中讲述了作者作为新增本科院校考察专家的所见所闻所感。
有的本科院校为达到“生均100册纸质图书”这一指标,“到二手书批发市场论斤整车购买,还有的从其他兄弟院校拆借,专家们只管书的册数,不管这些书是否有收藏价值,是否与教育教学有关,学生们是否借阅,反正只有凑够指标,才能过关。为此,高校不得不在这方面浪费大量经费。”
文中呼吁“要让高校重视图书馆,学生重视阅读、与图书馆为伴,关键在于让老师重视教学,对学生实行严格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拓展学生视野的老师会开出书单,要求学生借阅,学校图书馆必须根据老师的书单准备图书,这样也就形成图书馆建设、使用的良性循环。”

如今4年过去了,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之痛如何了呢?
先说说“指标”是怎么回事。2004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分本科、高职(专科)。
学校类别有: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医学院校;语文、财经、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
本科层次生均图书(册/生)分别为:100、80、80、100、70、80。“
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合格要求”:本科层次生均年进书量(册)分别为:4、3、4、3、4。另有备注“凡折合在校生超过30000人的高校,当年进书量超过9万册,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2006年教育部印发《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俗称2006版大学设置标准),“基础设施”中,“图书:普通本科学校生均适用图书,理、工、农、医类应不低于80册,人文、社会科学类和师范院校应不低于100册,体育、艺术类应不低于80册。各校都应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各种评估,比如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办学升格(包括新增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升大学等)评估均是以此为行动指南,因此高校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主要是围绕上述指挥棒转。

如果按学生当量(折合在校生数)来算,由于近年研究生、留学生数量增长太快,办学条件较好的高校资源经费亦很难跟上。假如某工科类本科层次高校学生当量为2万人,纸质图书总量应达到160万册方“及格”,每年新进图书量应为6万册,纸质图书大约需240万元。
实际情况如何呢?有的高校所下拨的纸质图书经费也就100万元左右,甚至此类高校有的总文献经费(包括数字资源经费在内)为100万元左右!为了某一特定目标突击购书(特价书为主),某一年新增纸质图书10余万册,甚至近20万册,并不稀奇。
高校馆A,2017年订购并已验收入藏的中文图书共50705种87724册,复本率1.73。2017年共借出图书125874种282231册次,通过汇文系统进行过借阅的读者24648人次。馆藏纸质文献424.99万册,有效读者人数66231人。进行过借阅的读者占有效读者人数的37.2%。借出图书册数占馆藏纸质文献册数的6.6%。
高校馆B,截至2017年8月31日,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2869501册,2016-2017学年全校师生共借阅图书369048册,人均借阅纸质图书10.3册;全校师生有21047人次借阅过图书馆纸质图书,总全校师生总人数的70%。假如每册只被借1次,被利用过的馆藏纸质文献大约为12.9%。
上述两校,A为“985”层次高校(现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B为“211”层次高校(现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且阅读推广工作方面做得比较出色。即便如此,图书利用情况也不理想,说明此类情形并不“孤单”。
200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曾制定有《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及评估办法,“基本服务”中有“开架率”指标:“开架服务的书刊文献占全部馆藏文献的比例(70%以上100分,每降低5%减10分)。”
当前,好些高校图书馆,连做到三分之一的图书开架都有很大困难,图书存放的压力非常大。图书存放有相应的要求,比如承重、防潮、防火等等。一方面,纸质图书受到数字资源的冲击;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方面要求“减员增效”,尽管馆舍面积和馆藏数量持续增长,但馆均在编职工人数处于下降状态。

面对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之痛,笔者认为图书馆是需要评估的。有资深馆员同行认为:“评估让图书馆可以争取到本该有的经费和资源,否则那点可怜的经费都可能没有了。但靠评估维持的图书馆其实一定是有各种毛病的,许多毛病正是评估带来的。哪天图书馆不需要评估也能正常运行和发展,图书馆才算真正找对了位置。”所言甚是。
不仅要认识到“图书馆不是用来评估的”,更要认识到“图书馆是需要评估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没有错,只是有待于付诸实践。
据悉,2016年教育部规划司已着手《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修订(目前尚没有发布),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对修订做了一些前期努力。笔者期待能早日化“长痛”为“短痛”,早日形成高校图书馆建设、使用的良性循环。
2018年5月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