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数字阅读白皮书”发布,152亿规模你贡献了多少?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编者按:“2017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新鲜出炉,2017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如何?哪些城市偏爱数字阅读?哪些书更受读者欢迎?你在其中贡献了多少?
4月13日-15日,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数字阅读工作委员会,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四届(2018)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举行。
作为数字阅读的年度“风向标”,本次大会以“新时代 新阅读 新向往”为主题,大会旨在联合产业各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丰富阅读活动内容。
在今天的大会开幕式上,现场发布了“2017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谢东晖,围绕政策,技术,产业,用户,展望等五个方面,对过去一年的数字阅读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解读。
该报告以产业调研和用户调研为基础,面向全国主流数字阅读单位进行数据采集和深度访谈获取原始产业数据,并通过随机抽样完成30294张有效问卷,以此获取用户的数字阅读行为数据
政策篇
1.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化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辉煌,为数字阅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明确道路。
2.国家政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3.政策保障引领,社会效益更加凸显。过去一年,提高网文质量,推进出版融合,深化特殊群体关怀成为数字阅读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在全国范围内,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全民阅读政策,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在这些活动的激发和带领下,2017年,中国人均阅读图书数量大幅提升,电子书达到10.19,纸质书人均阅读量达到7.5本。同时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全民阅读,并深入到基层。

技术篇
1.智能化普及,技术驱动产业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数字阅读技术经历了“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的发展阶段,产业整体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更注重用户体验。在内容生产方式上,语音转化,自动生成,AI创作等服务智能创作,使写作效率得到提升。在阅读呈现方式上,语音搜索,语音交互,AR/VR等技术优化阅读体验。

2.精准推送,满足读者差异化需求。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个性化匹配,极大地优化了用户信息接收效率和体验。

3.加强版权保护力度。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打击盗版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国家版权局建立了正版版权大数据中心,构建维权依据,切实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

4.制定数字内容标准,引导行业技术规范。2017年,《专业内容数字内容标准体系表》等4项系列标准正式立项,标准研制正在推进,旨在推动数字阅读内容建设,产品包装以及数据通讯等技术提供基本规范。

产业篇
近年来,数字阅读产业取得了长效发展。2017年,数字产业规模达到152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Top3企业的市场规模总和在整个数字阅读市场中占比70%。
1.数字阅读收入结构,硬件收入大幅提升。从目前发展来看,数字阅读产业发展结构依然以订阅收入为主导,2017年,数字阅读的订阅收入同比增长2.7%,在总规模中占比88.5%。与此同时,2017的电子阅读器收入同比提高了3.7倍,主要得益于咪咕的kindle,掌阅的iReader等电子阅读器的多元创新。

2.海外布局模式多样,文化“出海”扬帆起航。中国数字阅读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布局海外市场,运营模式多样,内容题材丰富。目前,海外英文网文用户约为700多万,数字阅读产业在扬帆“出海”的同时,也扩大了中国文化的海外影响力。

3.资本入场带动发展,跨界融合加速。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在资本运作方面异常活跃,主流数字阅读企业,出版企业接连成功上市,资本的入场带动了数字阅读相关业务进一步创新发展。此外,数字阅读企业不断扩大与动漫,影视,游戏等领域的合作,布局泛娱乐,行业加速融合。
4.有声书知识付费崛起,带动数字阅读市场增长。随着行业的发展,多元创新成为源头活水,短视频,音频等多媒介的导读形式激发了用户的数字阅读兴趣,深化了用户思考,以阅读时长作为计费单位,引导用户的阅读行为,提升了用户黏性。2017年,以音频为主要传播载体的知识付费服务发展迅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亮点,与传统的音频类节目,有声书一起推动了数字阅读的创新性发展,其市场规模达到4.6亿元。

5.数字阅读作者增涨明显,源头保护内容供给。2017年,数字阅读作者数量达到780万 ,同比增长30.2%,作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为实现数字阅读行业的内容共享奠定了基础。

6.原创内容持续增加,现实题材更受关注。2017年,数字阅读的原创内容占比达85% 。

7.IP运营全角度布局,开发模式逐渐完善。随着版权开发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内容开发模式出现。通过新人作者的挖掘,创意内容开发等方式进行IP全角度策略布局,以满足市场化多样化需求。

8.文学作品改编占比最高,衍生作品广受欢迎。拥有较高知名度和深厚读者基础的文学作品被争先改编成影视剧。2017年,视频网站的创意来源中,文学改编作品占比52.1%。同时,在电视剧网络覆盖人数榜单中,有6成的影视热播剧改编自数字阅读平台上的作品,可以说,文学IP称为影视剧本的最大来源。

9.国漫内容热度大幅提升。网文IP的动漫改编极大丰富了动漫作品的内容表现,网文改编动漫Top1的播放量从2016年的3.2亿次上升到到2017年的14.2亿次,以网文内容来源为基础的国漫数量大幅提升。

10.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城市排名及青年阅读性格。从城市数字阅读指数方面来看,2017年数字阅读城市指数主要综合类综合类数字阅读渗透率,人均浏览量,人均付费额度,人均阅读天数,人均在读数字阅读本数等五项考量指标。
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城市指数排行榜前10名的城市是:深圳,南京,海口,杭州,长沙,成都,中山,贵阳,西安,大连。其中,又从文学(想象力),传统文化(民族性),红色文化(凝聚力),外国思想文化(思想力),科技(创新力)等五大维度对城市青年阅读性格进行分析:深圳,杭州等城市的创新力较强,南京,长沙,贵阳等城市的阅读性格较为均衡。


用户篇
2017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3.78亿,同比增长17.37%;有声阅读用户规模为2.3亿,同比增长9.25%。
1.青年数字阅读用户占比超7成。其中,14-35岁的青年用户占比为70.9%;高中及大学本科学历用户占比为89.7%;职业分布中,以企业职员,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占比最高;在娱乐方式上,大部分用户出了数字阅读之外,也会看电影,追剧,听音乐等。

2.年龄分布呈现分散化态势,向全年龄段拓展。2017年,数字阅读用户中,中年群体占比27.3%,同比提高了8.8个百分点;老年群体占比1.2%,同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

3.男女数字阅读行为差异明显。数据显示,男女数字阅读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就原创题材来说,男性更偏向于职场,商战,女性则更偏爱青春/校园。从转化途径来说,男性更依赖于专家推荐,荐书,女性则更看重微信公众号,大V推荐。从付费原因来看,男性多考虑性价比,女性则考虑的是题材是否符合自己的阅读口味。

4.青年群体偏爱家庭,文艺,教育内容。2017年,阅读喜好情况来看,家庭,文艺,教育等类别最受青年阅读群体的青睐。全年稳定的发展态势,凸显出青年阅读需求以休闲性和功能性为主。
从中国青年阅读需求的指数变化图可看出,越接近中心的供需变化越趋于稳定,整体而言,青年群体对于哲学和文学类的内容需求增长较大。

5.哲学,文学内容需求增加。

6.不同年龄段用户阅读爱好不同,80/90后用户付费意愿最强烈。在阅读喜好方面,70后用户偏向于历史/军事类题材,80后偏向于都市,90/00后便爱青春校园类;在付费意愿方面,80/90后用户付费意愿最强烈,占比分别为66.7%和68.8%;从数字阅读的渗透率来看,一线城市渗透率最高,为21.11%,一线城市对单本电子书的平均支付金额为13.6元,较2016年同比增长52.8%。

7.阅读方式的选择因素。就电子书和纸质书两种阅读方式来说,超过6成用户表示未来更愿意选择电子书阅读,70.8%的读者选择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可以随时阅读”,便携性成为用户选择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50.1%用户选择阅读App的参考因素是“可以’一目十行’式搜索发现”,47.25%选择电子书的参考因素为社交和推荐。

8.数字阅读用户参与全民阅读情况。数据显示,71.3%读者参与过全民阅读活动,但近3成参与用户认为活动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全民阅读活动在不断扩大受众面的同时,也要提高其质量。

9.有声读物用户初具规模。有声读物用户中,男性占比近6成,且有超过3成的人每天都会进行有声读物阅读,并有40%的读者平均每次使用时长达30分钟-1小时,因此来看,重度有声读物用户初具规模;数据显示,79.2%的读者可以接受机器朗读,其中,PPS语音合成效果接近真人,音质好等因素对于读者接受度产生显著影响。

10.从衍生改编来看,用户对于文学改编影视的关注度最高,达67.5%;其次是舞台剧,达50.5%。

展望篇
1.市场规范化,提质增效是数字阅读的大势所趋。随着技术服务愈加公共化,内容质量更为精品化,传播渠道更为多元化,版权运作更加精细化,价值评估更加体系化,数字阅读发展前景广阔。
数字阅读服务的普及度将越来越高,技术的灵活运用将促使阅读服务的覆盖面更广,并为特殊群体带来全面和完善的阅读体验,实现阅读方式的便捷化,阅读活动的多样化,助力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开展。未来,提质增效是数字阅读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2.渠道多元化,跨界融合是必由之路。数字阅读将从原来单一的渠道分发向媒体,社交,娱乐,电商等多元化方向拓展,进一步促进数字阅读产业与其它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通过新渠道驱动创新发展,实现产业链价值的延伸与突破。

3.版权内容开发上精耕细作,发挥品牌效应,彰显价值。

另外,在第四届(2018)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还颁布了2017年度中国十大数字阅读作品、2017年度中国十大数字阅读项目,获奖情况如下表所示:


2018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