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低幼类期刊的现状与前路
曾几何时,低幼期刊面对社会的发展变迁,总是昂首挺胸从容不迫站在行业发展之巅,而这一次面对互联网浪潮的包围,低幼期刊人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有点无可奈何力不从心、有点应接不暇惊慌失措、有点乱了阵脚失了分寸,寻找不到突围的方向。
为了解低幼期刊当前的发展现状,笔者对《小葵花》《小星星》《红蜻蜓》《亲子》《娃娃乐园》等20家低幼期刊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通过对当前低幼类期刊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索出未来低幼类期刊的发展出路。
低幼类期刊基本情况
一、队伍结构
从回收的问卷调查中低幼期刊社的人员队伍结构选项看,目前,这20家低幼期刊社中70%的期刊社的人员队伍规模在20人以内,其中员工人数在10人以内 的期刊社占了大多数,达到了45%;75%的期刊社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在28—35岁;75%的期刊社从业人员拥有本科学历。在期刊社内设岗位人员分布 上,除了编辑岗位和发行岗位之外,广告岗位85%的期刊社从业人员在3人以内;新媒体岗位80%的期刊社从业人员在3人以内。
这说明当前大多数低幼期刊社的人员队伍规模相对较小,人力相对分散。但从业人员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的特点,且这些从业人员已成为当前低幼期刊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二、发行方式
从这20家低幼期刊社期刊发行的主要方式调查选项看,低幼期刊社的发行格局已经发生改变。完全依赖邮局发行的现象被打破,仅占被调查低幼期刊社的25%, 采取邮局发行和自办发行相结合的低幼期刊社占30%,而自办发行的低幼期刊社达到相对多数,占35%。此外,通过系统发行的低幼期刊社也达到10%。这显 示一些低幼期刊社正在积极寻求发行方式和发行渠道的突破。
三、经营效益
从这20家低幼期刊社2015年实现的销售收入和毛利润情况看,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在300万元以内的低幼期刊社达到相对多数,占45%;300万—500万元间的占30%。2015年实现毛利润在100万元以内的低幼期刊社占75%。
从这20家低幼期刊社近三年实现销售收入和毛利润增减情况看,近三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以内的低幼期刊社占40%,增长10%—20%间的占20%, 增长20%—30%间的占10%,而基本持平的占20%,减少10%以内的占5%,减少10%—20%的占5%。毛利润增长10%以内的低幼期刊社占 40%,增长10%—20%间的占25%,增长20%—30%间的占5%,基本持平的占25%,减少10%—20%的占5%。
由此不难看出,大多数低幼期刊社总体经营体量不大,近三年来这20家低幼期刊社中有70%的低幼期刊社的成长性并不乐观。
低幼类期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互联网对期刊发行的影响情况”选项调查中,认为有一定影响的期刊社占65%,认为有很大影响的占15%,认为严重影响的占20%。在关于“互联网对 期刊广告的影响情况”选项调查中,认为没影响的仅占10%,而认为有一定影响的占55%,认为有很大影响的占20%,认为受到严重影响的占15%。
的确,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信息获取的快速性,已几乎让期刊媒体信息内容毫无优势可言,冲击影响再所难免。
从这20家低幼期刊社“2015年销售收入占比情况”调查选项看,发行收入占期刊社总销售收入50%以上的期刊社达到了95%,其中发行收入占90%以上 的期刊社占比达到了65%,而广告收入仅有期刊总销售收入的10%—30%,且仅有45%的期刊社实现广告收入占期刊总销售收入的10%—30%;新媒体 收入占期刊销售总收入10%—30%的期刊社则仅有20%,其他收入占期刊销售总收入10%以内的期刊社有50%。
由此可见,这20家低幼期刊社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依靠期刊发行收入,期刊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新媒体和其他板块的收入微乎其微,这使得 这20家低幼期刊社的收入结构不合理,赢利模式单一的问题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本次问卷调查20家低幼期刊社中75%的低幼期刊社集中指向赢利模式单一的 问题提供了佐证。
从这20家低幼期刊社“2015年实现的销售收入和毛利润”调查选项看,通过邮局发行或自办发行或以邮局发行和自办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的低幼期刊 社,销售收入在300万元以内且毛利润在100万元以内的低幼期刊社达到相对多数,占45%;销售收入在300万—500万元且毛利润在100万元以内的 占30%;而以系统发行为主的低幼期刊社实现销售收入在500万—800万元及以上的,毛利润大多都在200万—300万元及以上,两者总占比25%。由 此不难看出,2015年这20家低幼期刊社毛利润在100万元以内的占绝对多数,达到了75%。这说明除了系统发行的毛利润率较高外,通过其他发行方式实 现的销售毛利润都不高,低幼期刊社的赢利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此外,期刊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经营队伍思维能力不足、期刊内容难以创新等问题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也被认为是影响当前低幼期刊经营的影响因素。
确实,互联网时代,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变革,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界线被打破,也使得传统期刊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被颠覆,由此导致思维能力与发展要求不相 适应亦在情理之中。倘若办刊人面对这些“不适应” 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不能摆脱传统工作思维习惯的桎梏和行为方式的束缚,那么内容难以创新则不足为奇。
低幼类期刊未来出路
对于低幼类期刊的未来,业界说法并不一致。在本次问卷调查的这20家低幼期刊社中,除了20%的低幼期刊社认为未来5年低幼类期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外, 另外70%的低幼期刊社选择了“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可能是维系当前的发展现状”的选项,而还有10%则认为难有发展。这足于说明一部分低幼期刊对这个行业 未来的发展前景信心度不足,安全感在降低。
针对低幼类期刊经营现状,从“当前期刊发展应抓的重点工作”调查选项看,问卷调查结果高度集中在抓好杂志内容建设、平台建设和经营管理三个方面。其中,认 为应重点抓好杂志内容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各占70%,认为应重点抓平台建设的占65%,而认为在做好上述三个方面工作的同时还应做好杂志宣传及抓好杂志人才 队伍建设的也同样各占35%。
毫无疑问,内容、平台、经营管理、宣传和人才队伍是一个期刊社生存和发展的五要素,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五要素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打通 这五要素各个环节,实现良性互动,从而真正解决期刊社赢利模式单一、赢利能力不强、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经营队伍思维能力不足、期刊内容难以创新等问题。这 是当前摆在低幼类期刊发展面前不可逾越的沟壑。
欣慰的是,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影响以及经营中存在的各种不适和痛楚,大多数低幼期刊社并没有回避和逃避,而是立足市场和自身发展实际积极面对,努力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
一方面,大多数低幼期刊社都在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建立期刊门户网站,开通期刊微博、微信,举办网上和网下活动的方式对期刊进行立体式的宣传和营销。 从问卷调查中看到,在这20家低幼期刊社中已经有65%的低幼期刊社建立了期刊门户网站,60%的低幼期刊社开通了微博,80%的低幼期刊社开设了微信, 而且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宣传营销活动的低幼期刊社达到了70%。其中,经常开展活动的占35%,定期开展活动的占25%。毫无疑 问,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搭建平台,开展线上和线下宣传营销活动对促进杂志宣传、拉动期刊销售,创建杂志品牌、提升杂志影响力无疑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低幼期刊社已经在自觉调整和完善经营结构,开始重视并布局期刊新媒体工作。问卷调查中,80%的低幼期刊社设有新媒体岗位且从业人员在3人以 内,而且70%的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其中55%的低幼期刊社的新媒体从业人员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相符或接近。在大多数低幼期刊社人员队伍规 模不大的前提下,80%的低幼期刊社新媒体岗位从业人员在3人以内,这足于说明低幼期刊管理者对新媒体工作的重视和发展的期待。可以说,这是新的发展形势 下低幼期刊媒体市场经营成熟度逐渐提高的重要表现。
当然,在市场的竞争、互联网的冲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仅凭期刊社一己之力要想取得大的发展突破,也许需要的时间会更长,路途会更遥远。因此,渴望国家对 低幼类期刊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的呼声也比较高。在这20家低幼期刊社中90%以上的低幼期刊社希望国家对低幼期刊的发展能够提供政策支持,而其中迫切希望 国家对低幼期刊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的也高达65%。
全媒体时代,期刊已不再是单一媒介、单一平台,更是内容聚集平台、营销平台、活动平台。因此,低幼期刊除了继续坚持专业化、精细化办刊的理念,进一步提高 期刊内容品质、期刊品牌和影响力,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对期刊经营模式和要素整合进行革新,在实现资源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搭建与之相匹配 的阅读平台和活动平台,为受众提供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增值服务,使资源效应和平台效应达到最大化。同时,让受众参与内容平台、互动体验平台和活动平台的 管理和设计,增加受众的想象空间,增加受众的黏性,从而达到与受众建立更加稳固和牢靠的关系的目的,这或许是低幼期刊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出路。
2016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