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进医院背后的互联网思维
杭州晓风书屋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开设分店的消息一经披露,即引发媒体评论热潮,一时间线上线下叫好声不 断。纵观各家的评论,不难发现,评论观点多聚焦于“医院开书店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或“书店进医院是实体书店突破困境的创举”这两点上,应该说都是立论 有据,逻辑清晰。但笔者以为,这件事真正的创新之处在于,这是一个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的成功范例。
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产业,弥补自身短板,虽经出版发行业人士呼吁倡导多年,但始终是只闻楼板响,不见人下来。具体实践在业内尚是盲区。这次晓风书屋的创举,带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
从医院方面看,将书店乃至星巴克咖啡店和超市、健身房等都请进医院的大门,如此思路无疑暗合了淘宝的经营理念,即在一个相对时空维度里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 多的服务,这种理念的真谛在于尽可能地实现无缝连接,比如物与物的连接(商家之间的交流),人与物的连接(消费者购物行为)、人与人的连接(商家与卖家交 流)。晓风书屋开进医院,无疑增加了图书产品与读者邂逅的机缘,同时自身也得以与患者和医务人员这些特殊群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浙江省人民医院所开出的 免房租和包装修的条件,无疑与淘宝所提供的零入驻费的条件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书店方面看,把书店开进医院,就是要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服务,这不同于在闹市区开门揽客,仅遵循大众营销的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只有践行互联网分众推送 营销的手法,才有可能长期存在下去。具体而言,就是在产品和服务上都要凸显“医”字,经营人员不仅要知“书情”,更要达“医理”,真正了解这些特殊读者的 真实需求,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地为读者提供产品,精准地提供靶向性服务,分众营销才能真正发挥威力。
从读者方面看,医院里配备了书店,他们可以将工作间隙或者治疗之余的碎片化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有效地组织起来”,这本是移动互联网 的立身之本,有关研究显示,人在等待和无聊的时候最容易使用移动互联网,医院书店的设立为人们提供了不依靠手机而有效利用时间进行阅读的可能性,而用点滴 架吸引读者的成功经验则表明,只要书店能够坚持在提升体验性上下功夫,就有可能成功地扮演好“碎片化时间的组织者”的角色。
我们正处在“互联网+”的时代,对于这个词至少有两个层次的解读,一是我们可以用互联网手段去彻底改造传统行业,二是我们也可以用互联网思维去完善提升传 统行业。出版发行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应该有意识地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充分用足互联网技术红利的同时,也要下大力气加强对互联网思维的学习研究,所谓“观 念一变天地宽”。近年来实体书店进行的一些所谓“24小时不打烊”、一站式服务等实践,其实都可视作用互联网思维结出的果实,并有效地改善了行业的生态。 那么发行行业能够做得到的,产业链上游的出版业是不是也可以呢?从理论上讲,这是完全可能的。希望有更多的业内人士从晓风书屋的新举措中受到启示,做一名 用互联网思维提升行业发展的践行者、开创者。
2016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