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馆配商介入 加速改变电子书市场格局
在馆配领域,还没 有一款真正面对图书馆的文献馆藏类数字资源平台,这一平台资源要以新书为主,与新书同步发行。电子书平台和数字资源建设,是馆配商转型之路,是应对数字化 未来的必然之举。而民营馆配商发布电子书平台,开启了馆配电子书元年,同时也成为了各馆配数字资源平台试图解决馆配商生存与发展、争夺未来市场份额的一次 短兵相接。
读 者需求是图书馆服务的出发点,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数字资源的偏好,大多数图书馆正在进行文献资源结构调整,各种数据显示,图书馆已进入全面转型的时 代。不少图书馆尤其是高校馆在有计划地加大数字资源占采购经费的比例,一些本科院校图书馆采购电子文献(尤其是数据库和电子期刊)的经费已远超纸质文献的 经费。
目前数字出版产品的主要形态有,数据库、在线教育、电子书、有声读物、APP、POD、MPR等。纵观国内当下的数字出版发行渠道格局,在大众移动阅读应用客户端市场中,三大运营商阅读基地收入占到整体市场的五成以上。然而在馆配领域,还没有出现一家像海外第三方电子书平台OverDrive这样的成功案例,这家被称为是图书馆界的亚马逊、全球最大的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商。因此,这里既有希望,也暗藏馆配商无障碍接通出版社和图书馆数据信息流的野心。
在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商方面,海外有OverDrive的成功案例在前,美国和加拿大90%以上的公共图书馆都在使用OverDrive的平台和服务。但不同于OverDrive在海外大获成功,哪怕是OverDrive的中国复制版,在中国的推进并不轻松,因为不同环境下的版权问题、赢利模式、市场需求,以及纸本书与电子书的利益冲突等问题,要说服出版社拿出自己的核心资源,并非一蹴而就。但要推动中国电子书市场,就必须馆社商多方协作,共同推进产业链的整合。在中国市场,馆配商其实已经嗅到了这片市场蓝海所蕴藏的商机,而既有技术实力又具备上下游内容、渠道资源的全国性馆配商,经过对整体市场的调研,以及平台搭建、资源整合,正伺机而动。
人天书店旗下的畅想之星电子书平台,近期借“第五届中国馆配高层论坛”正式发布上线。短短一年的建设周期,该平台可销售的、经过正版授权的电子图书已经超过5万种。据悉,人天书店集团将以“畅想之星”这一B2B的电子商务平台为突破,希望在3~5年内成为国内数字文献资源主要的馆配商和中盘商。该集团董事长邹进强调,电子出版物在大众移动阅读客户端所销售的品种数大约只占全部出版物资源的1%不到,因此电子书要把图书馆作为主渠道。“畅想之星”虽不完备,但这是走出的第一步,他希望更多的出版社能参与到电子书平台中来。
不知是巧合或有意而为,同一天,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旅黄在化学工业出版社举办了在京主要出版社的电子书交流会。虽然对版权控制、定价策略、销售策略和定价机制等方面的具体运作情况有所保留,但据宋旅黄透露说,他们与人天的模式类似。但与人天做大中盘不同,该公司远期则希冀转型成为新兴的互联网公司。
两家馆配商都在积极推进其电子书战略,就目前观察,在保证印本文献资源配供平稳增长的前提下,以同质化的竞争推动中国电子书市场的发展是否可行,依然需要假以时日来最终验证。要搏出位,活长久,区别就在于谁先谁后,谁的战略性规划更大更长远,更能解决市场痛点。一旦涉入市场,而不是在各种论坛上放放大话,要比的就是谁签约并提供的上游出版资源更多,谁发展的下游客户更多,谁的投入和市场占有率更高,卖出的电子书更多……
目前畅想之星电子书平台已与120多 家出版商签订了授权协议。他们提供平台、技术服务,开发销售渠道,出版社提供内容,满足图书馆对正版电子书的需求。这是一个以新书为主,并与纸本图书同步 发行,建立面向图书馆的电子书销售平台。在保障出版社权益方面,电子书定价、上下架、并发数控制均由出版社完成,平台上所有销售数据全部公开、透明、真 实,可实时查询。在保障图书馆权益方面,图书馆无需承担版权风险,并可以与图书馆馆藏系统关联。
三新方面则认为出版社对于电子书的理解尚有差距,无论是出版界还是图书馆界,都面临从管理图书到管理知识的转型,这是脱胎换骨式的转型,它要改变的不只是一些管理规则或服务形式,而是涉及整个管理理念和服务体系。
整理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2123期头版头条
201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