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话题热议推动主题出版市场繁荣
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和改革方向,对此前外界热议的“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回答。
知名法学家李步云认为,中国的依法治国进程,自1978年到今天已有两个里程碑:“一个是1997年的十五大,第二个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李 步云的描述中,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得以清晰呈现。从1978年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方针以来,经由1980年代的“法 治与人治”大讨论,到1990年代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入宪,及至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展现的是现代中国寻找和确定法治 的道路以及一步步突破的光辉历史。
显然,法治将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深入人心,进入这个国家的日常,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于是一段时间来,与“依法治国”有关的主题出版和阅读话题,引发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和热议。有出版人指出,法治主题出版和阅读将迎来又一个繁盛的时代。
各机构纷纷为读者荐书普及法治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读史可以知兴替,可以辨是非,社会发展如此,学习法学的过程亦如此。由此,在十八届四中全会 之后,不少实体书店、电商,乃至门户网站,纷纷为读者推荐与法治相关的优秀读物普及法治。某图书出版研究专业网站还第一时间推出“法治中国从阅读开始:中 国好书榜之法律主题图书推荐——69种被推荐得最多的法律书”专题。
11月12日晚,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在当当网上以“法治”为关键词,并以“销量”多到少排序进行搜索发现,排在前10位之中,俞可平主编的 《国家底线:公平正义与依法治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10月版)、邓子滨的《斑马线上的中国:法治十年观察》(法律出版社2013年8月版)、梁 治平的《法律后面的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等名家的作品广受读者欢迎和点赞,有不少图书甚至已卖断货。
10月30日,新华网“悦读频道”推出了“10本法律主题图书推荐”主题阅读活动。这10本书分别是:陈瑞华的《看得见的正义(第二版)》、张 明楷的《刑法的私塾》、艾伦·德肖维茨的《你的权利从哪里来?》、刘剑文的《税醒了的法治》、季卫东的《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徐忠明的《明镜高悬:中国 法律文化的多维观照》、安东尼·刘易斯的《批评官员的尺度》、门田隆将的《与绝望抗争:寻求正义的3300个日夜》、冯象的《政法笔记(增订版)》、张明 楷的《刑法格言的展开(第三版)》。这10本书大多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或再版的图书。对比这10本书发现:法治类图书虽然算是小众,但并不沉寂, 特别是当那些非条文的法律书平时散见于人文、社科、学术,甚至深藏于文学的类别时,就不经意间焕发出新的生机,常常被读者、和学者一再推荐和阅读。
除了当当网、新华网之外,凤凰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深圳福田区政府等11月1日在深圳发起了“法治的突破:1978~2014影响中国法治 图书评选暨法治文化宣传月”大型公益活动。据主办方介绍,该活动希望通过对过去30多年来的影响中国大众、推动法治建设的法学作品的评选,描述一条清晰的 中国社会法治路线图,凸显法治进行史中那些厚重、扎实的脚印。并希望通过对凝结法学和法治思想、观念的图书评选,总结属于这个时代的法学成果,刻画属于时 代的法治和法学形象,以续力法治突破时刻中的法制的发展和法治的前行。
出版机构的举动同样令人赞叹
与实体书店、电商和门户网站积极荐书行动相比,出版机构(图书策划公司)的举动同样令人赞叹。释义解读类、法治实践类、理论学术类等与法治相关的主题图书出版最近也纷纷面世,它们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建言献策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以释义解读类图书为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及辅导读物主要有:一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种文件类图书,《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 全体会议公报》单行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单行本。二是中央有关方面指定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出版的2种学习辅导类读 物,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 定〉学习辅导百问》。这2种辅导读物由文件起草组组织编写,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提供了最权威、最全面的辅导材料。
据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介绍,截至10月29日,上述各出版物首印总数为515万册。其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首印数为60万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印数为210万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 读本》首印数为110万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首印数为120万册,上述文件及辅导读物的民族文字版首印数为15万册。
提到法治主题图书出版的读者群,中国法制出版社编辑主管赵宏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介绍说:“传统的有法律专业人士和法律应用人士,前者比如律 师、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法学研究者以及法科学生等,其特点是以法为业的人;后者比如纠纷当事人以及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事务者,其特点是遇到问 题的人。此外,在深入宣传依法治国理念的当下,更应该拓展一类读者群,就是一般的公民,即使没有遇到纠纷,即使不依法为业,也应该懂法,懂法才能守法,让 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让依法办事成为习惯。这或许是我们法治主题图书出版的理想。”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除外,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政 法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中国发 展出版社等,无论是从图书品质还是图书品种上看,它们都是涉足法治主题图书选题策划和出版的主要出版机构。
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例,该社目前已出版法学学科品种500余种,年动销码洋约2000万,重印率达到61%。该社市场经理马云馨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介绍说,每年定期出版的《中国法治发展报告》已成为权威的法治国情报告系列图书。
法治图书阅读热值得挖潜和期待
法治主题出版可以挖潜的角度主要有哪些?挖潜法治主题出版,出版人和出版机构需要做哪些努力?这是国内出版传媒界人士比较关注的两个话题。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第二事业部总编辑杨霄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可以挖潜的选题多为政治类和普法类选题,因为当下国内法治还不完 善,百姓不善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第一,法律是专业知识,没有变成常识;第二,大众对我国的法治等还不太了解,认为那是国家层面的事情,政治和法律普及类 的选题唤醒民众要了解政治和法律,只有大众法律意识增强,才能和国家一起共同推动依法治国的发展。”
或许是长期从事或策划与法治主题出版有关的缘故,中国法制出版社编辑王天颖则列举得更为具体:“法治类图书选题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法律类教材教 辅、法律考试、法学学术、法律实务、普法读物这几类。作为法律类专业出版社法治类图书的选题将是中国法制出版社重点项目,例如我们已经策划了‘十八大与依 法治国’这一选题。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法律法规方面我们将做好宪法方面的选题规 划,在此基础上也将出版更及时、更全面的法律法规及配套解读。此外法律虽属专业领域,却是我国公民不可或缺的知识,普法类图书也是我们将重点开发的项 目。”
王天颖进一步指出,在未来,法治主题出版或许将会引发新的阅读热。特别是“随着国家的发展,法治的观念将愈发深入人心,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普通社会大众都将会越来越关注法治这一话题”。
针对法治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编审王业龙也对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指出,法治类主题图书出版在整个图书市场占比偏小,在社科类 图书也是“矬子里拔将军”。在依法治国的选题中,法学类学者是主力军,他们掌握着学科优势,对中国整个法律发展进程较为熟悉。其次是政治学作者,政经不分 家,可以提出很细化的操作方案。
仅就从选题把脉角度来看,国内出版机构要想在法治主题出版领域有所作为,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也会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