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推荐
-
-
风尚、社会与风雅:十八世纪东西方的共时性:mode, …
-
¥158.00
-
-
风尚、社会与风雅:十八世纪东西方的共时性:mode, …
-
¥158.00
-
-
风尚、社会与风雅:十八世纪东西方的共时性:mode, …
-
¥158.00
-
-
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的智慧
-
¥108.00
-
-
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的智慧
-
¥108.00
-
-
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的智慧
-
¥108.00
-
-
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的智慧
-
¥108.00
-
-
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的智慧
-
¥108.00
-
-
异端:进击的哲学现场
-
¥79.00
-
-
异端:进击的哲学现场
-
¥79.00
|
|
图书信息
|
|
|
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上帝概念
|
ISBN: | 9787522738581 |
定价: | ¥78.00 |
作者: | 孙清海著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25年01月 |
开本: | 24cm |
页数: | 224页 |
中图法: | B14;B972.2 |
相关供货商
供货商名称
|
库存量
|
库区
|
更新日期
|
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
|
1
|
泰安展厅库/样本4
|
2025-10-21
|
其它供货商库存合计
|
68
|
|
2025-10-21
|
图书简介 | 本书致力于说明,近代西方基督教背景下的宗教语言问题,即人类语言对“上帝”概念的赋义问题,主要是由休谟、康德、齐克果、维特根斯坦和普兰丁格等思想家来推动的,他们的讨论形成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传统。在这个传统中,有两条根本原则在起推动作用,即所谓的经验指称和情感赋义。这两条原则的区别就在于其生存出发点不同,由此导致了人们对“上帝”的不同理解:用经验指称来谈论上帝的人最终会陷入“上帝无指称”或“上帝无法指称”的困境,他们的“上帝”是在人的理性和经验框架之中的“上帝”;而情感赋义则认为“上帝”一词需要从情感上去赋义和理解,是人的宗教情感的表达,这就可以使“上帝”脱离语言和理性的桎梏,从而无损于上帝完美的本质或属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