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推荐
-
-
法治一体建设基本模式研究
-
¥98.00
-
-
农村法律援助问题
-
¥49.00
-
-
刑事审查起诉制度研究
-
¥88.0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
¥5.0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
¥5.0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
¥5.0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
-
¥5.0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
-
¥5.0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
-
¥5.0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
-
¥5.00
|
|
图书信息
|
|
|
死刑限制的程序模式研究
|
ISBN: | 9787576416510 |
定价: | ¥85.00 |
作者: | 魏晓娜, 李雪松著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25年06月 |
开本: | 23cm |
页数: | 283页 |
中图法: | D924.124 |
相关供货商
供货商名称
|
库存量
|
库区
|
更新日期
|
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
|
17
|
库区4/样本4
|
2025-10-16
|
其它供货商库存合计
|
1055
|
|
2025-10-14
|
图书简介 | 本书从宏观视角入手,探讨中国死刑案件权威结构之形成与利弊,为中国死刑程序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从中国死刑政策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两个宏观的趋势:一是死刑决定权逐渐从地方向中央转移;二是死刑决定权从行政系统剥离,向司法机关转移。微观上看,中国的死刑程序体系中存在一种上行的权威,审级越高,权威越大,整个程序控制体系的重心也经由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上行至最高法院,在死刑案件中形成了一种高度“集中”的权威结构。在目前保留死刑的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死刑案件的权威结构均以“分化”为特征。以美国为例,死刑权威既有水平方向上的分化,也有垂直方向上分化。鉴于“集中式”权威结构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并借鉴西方当代和中世纪的制度经验,改造中国死刑案件权威结构的关键词应该是死刑案件中权威的“分化”。首先应当实现死刑案件权威的垂直分化;其次,死刑案件中也应当进行水平方向的权威分化,引入必要的责任分担和转移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