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推荐
-
-
傅佩荣讲经典系列——傅佩荣讲易经
-
¥198.00
-
-
我的母亲是计算机:数字主体与文学文本
-
¥78.00
-
-
文学翻译教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
¥65.00
-
-
当代文学理论公共性问题研究
-
¥129.00
-
-
引语之隙:the cracks in the quot…
-
¥68.00
-
-
小说家的致富经
-
¥59.00
-
-
电影编剧方法与实例
-
¥56.00
-
-
成为作家
-
¥59.00
-
-
科幻还能这样写:科幻名家十讲
-
¥59.00
-
-
机器如何学会写作:给人工智能的文学理论
-
¥59.80
|
|
图书信息
|
|
|
自我意识与反讽
|
ISBN: | 9787020168965 |
定价: | ¥45.00 |
作者: | (德)马丁·瓦尔泽(Martin Walser)著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21年12月 |
开本: | 21cm |
页数: | 185页 |
中图法: | I0 |
相关供货商
供货商名称
|
库存量
|
库区
|
更新日期
|
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
|
1
|
库区2/库区9
|
2025-09-07
|
其它供货商库存合计
|
1339
|
|
2025-09-04
|
图书简介 | 本书是德国当代作家马丁·瓦尔泽“法兰克福诗学讲座”五次演讲的结集。马丁·瓦尔泽对20世纪盛行的、主要肇始于托马斯·曼的反讽概念提出了质疑,他细致梳理出一个文学渊源:从弗里德里希·施勒格尔对资产阶级-浪漫主义反讽所下的定义,到这一种反讽的巅峰之作,即托马斯·曼《托尼奥·克吕格尔》。马丁·瓦尔泽认为,在这里,反讽是确立主人公身份的手段,主题与反主题相互驳斥,而主人公不会偏袒哪一方,他站在所有对立面之上。可以说,在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确立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反讽”成了关键工具。马丁·瓦尔泽又对卡夫卡《变形记》进行了细读,得出“格里高尔的死是大团圆”的结论,“没有一个故事比这更具反讽”。经过层层剥丝抽茧般的分析,马丁·瓦尔泽希望重新唤起真正的苏格拉底式反讽——引导人们回归内心世界、回归道德和思想的自由。本书分5章,内容包括:现实中的浪漫反讽、此反讽非彼反讽、虚无是怎样炼成的、纯粹的反讽、自我意识与反讽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