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推荐
-
-
新质生产力与第四次科技革命
-
¥80.00
-
-
新质生产力与第四次科技革命
-
¥80.00
-
-
新质生产力与第四次科技革命
-
¥80.00
-
-
2025年绿色发展报告(中英双语版)
-
¥198.00
-
-
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025:生态卷
-
¥98.00
-
-
国有资产管理
-
¥48.00
-
-
为何是杭州:不只是杭州
-
¥68.00
-
-
互联网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
¥85.00
-
-
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创新
-
¥88.00
-
-
读懂对外开放
-
¥66.00
|
|
图书信息
|
|
|
中国西部扶贫问题研究
|
ISBN: | 9787569034875 |
定价: | ¥55.00 |
作者: | 王卓著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9年12月 |
开本: | 24cm |
页数: | 218页 |
中图法: | F126 |
印次: | 2021.01重印 |
相关供货商
供货商名称
|
库存量
|
库区
|
更新日期
|
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
|
127
|
库区1/库区4/样本1
|
2025-09-05
|
其它供货商库存合计
|
14
|
|
2025-09-04
|
图书简介 | 贫困陷阱:1956年,发展经济学家纳尔逊(Nelson)提出人口陷阱论,并以此解释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增的问题。人口陷阱也称低水平均衡陷阱(Low level equilibrium trap)和贫困陷阱。该理论认为,只要人均收入保持在某一临界水平之下,超过收入增长率的人口增长率总会使经济重新被拉回到低水平均衡陷阱。扶贫陷阱:2008年,王卓提出扶贫陷阱论,认为不从根本上解决扶贫机制问题,不仅贫困人口,而且政府也很难跳出扶贫陷阱。扶贫陷阱,就是由于扶贫本身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而产生的一种扶贫与贫困长期共生的现象。中国现阶段的贫困特征:主要表现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共存,以相对贫困为主;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共存,以农村贫困为主;家庭贫困与区域贫困共存,两者相互影响;暂时贫困与长期贫困共存;低收入群体与其阶层的关联性强。 |
|